2021年国奖获得者 邢延猛

来源: 作者:系统学工 发布时间:2022-05-10 浏览次数:

苏格拉底曾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而这些闪光点,或是刻苦钻研的精神,或是乐于助人的善心,或是赛场上的拼搏,亦或是数年如一日做实验室最早到的人……

为了发挥我们身边的榜样力量,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学院研究生会宣传部特推出系科访谈节目,定期访谈学院优秀学子。

北野武在他书中这样写道“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春归夏至,总有一些弄潮儿,不畏艰险攀登高峰;总有一些孤勇者,能够耐得住寂寞,追寻知识的真谛。下面让我们来倾听邢延猛师兄的科研故事!    

国奖获得者介绍



邢延猛,2019级博士,师从曾安副教授,研究方向重点关注科学家的生涯动力学,博士在读期间的研究聚焦于青年学者的学术生存现象及相关机制研究。现为丹麦哥本哈根信息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曾获奖项:        

硕士国家奖学金、博士国家奖学金    

教育经历:        

2021.09-至今,丹麦哥本哈根信息技术大学联合培养

2017.09-至今,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硕博连读

2019.07-2019.09,美国西北大学访问交流    

担任职务:        

PeerJ, PlosOne期刊审稿人

2020-2021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学术部副主席  

 

学术研究

1.你是如何定下选题方向的呢?如何发掘出来创新点?

答:就我个人而言,兴趣比较重要,我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老师探讨选题是否有研究意义以及可能的创新点。我认为研究意义大概包括两个方面:学科意义,也可以理解为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是否与社会系统、政策相关等。二者或许不会兼得,但都值得思考。在探索阶段,我个人主要是从兴趣出发寻找论文,而不是直接寻找一篇论文的可创新之处继续做。而对于探索过程的成本,可能不同方向所需要的成本不一样,可以精读与泛读结合来进行衡量。对于和科研问题极度相关的论文需要精读,明白自己问题的创新点和文献的可借鉴之处,进行深度挖掘;泛读就是获得一些宽泛的认知,拓宽视野。确定方向后我会做一些尝试,大概一两个月的尝试后会对自己的问题有更清醒的认知。

2.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的经验分享?

答:关于文献阅读,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下手:

(1)提升英语能力,英文是全世界通用语言,我们可能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来拓宽视野,良好的英语水平会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和学习;

(2)学会取舍,明白自己想从文献中获得什么,有些文献涉及到的技术,我们可能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搞清楚原理,但没必要把所有的重点放在这部分。

关于论文写作,我的导师曾安老师经常说,one paper one message,一篇论文的关键在于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同时,这里我也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在英文写作时,是选择先写中文再翻译,还是直接进行英文撰写呢?以我个人的经验,我习惯直接写英文,初次写时可能很困难,一旦克服这个困难后,会逐渐写得更顺畅。

3.如何在学术会议中有所收获?  

答:我的理解是,会议目的并不是让听众听懂所有的工作,而是让我们了解别人的工作,领略其他研究者的风采,学习他人做汇报的方法;同时我们也有可能认识一些研究者,通过交流产生火花,对自己的研究产生新的思考。

4.对科研过程中走弯路有什么建议?  

答:我认为,如果明白了自己定位的研究问题的意义后,就会对“走弯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即使面临一些困难,我们也会坚持钻研下去。但如果付出的成本太多,结果又不太好的话,我会果断放弃。同时,我认为导师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如存在问题,应当及时与导师进行交流,获得指导和帮助。也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他们会提供一些技术上的帮助和科研思路上的新想法。

5.如何找到合作的伙伴?

答:刚开始做科研时,可能需要自己先进行一些探索,获得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要坚持与他人进行交流。在国外,导师会向你推荐一些合作伙伴,也有可能在交流中自己就能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例如通过参加科研项目、学术会议等。 

6.投稿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答:如何选择期刊的问题,我推荐听取导师的建议。在明确投稿期刊后,写作时应注意按照期刊要求和规范来撰写文章。对于投稿时间,不同学科、不同期刊周期也是不同的。以我个人的经验,编辑选择是否接受投递给审稿人通常两周左右,而审稿人给出一审意见,大约需要两个半月时间。我们在接到一审意见后,会面临大修和小修的情况。修改后再次投稿,顺利的话会被接受……投稿周期大约持续六七个月。

7.你一般一个科研工作的周期是多久?        

答:对于我们普通学生来讲,想要发论文以年为单位,至少一年起:寻找科研问题可能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做实验大约需要半年,写论文应该需要两个月,以及修改的过程也要花两三个月的时间。  


Figure 1:生活照


个人选择

8.你觉得能取得这些优秀的奖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首先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做好科研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学院、学校、社会等的贡献也很重要,要平衡好科研和社会工作,掌握好学习和生活的节奏,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步推进就好。

9.你为什么会选择读博呢?就你博士的经历和心得,可以给同学们提供是否读博的建议吗?

答:自己要仔细思考是否选择读博,结合自己的科研兴趣、生活方式、就业选择、个人性格等,慎重做出决定。  



Figure 2:生活照


出国经验

10.英语学习的经验分享?

答:以我的理解,英文分为三种能力:

(1)学术写作能力,比如论文撰写,平时可以记或者收集一些好的表达和常用语句;

(2)表达能力,比如做英文报告,将自己的工作规范地口语表述出来,需要多加练习专业词汇的口头表达;

(3)日常交流能力,这需要在一些英文环境中得到锻炼。

11.请问联培和短期访问是如何联系的外导、申请注意事项?

答:联系导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导师推荐,一种是自己联系。与感兴趣的老师发邮件表达意向。短期交流项目可以去学校国际交流处官网搜索相关政策,长期项目可以在相关官方网站查找。

12.师兄目前在国外进行科研工作,可以分享一下与国内的不同吗?

答:国外会经常举办一些学术会议,参与人数比较多,交流氛围也更活跃。    



Figure 3:生活照


个人生活

13.导师对于你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我与导师相处很随和,我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由于现在我在国外,我们的交流次数有所减少,但当我有问题时,我也依然会及时和老师进行讨论。

14.你在读博期间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

答:解决自己关心的科学问题,在自己目标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进。

15.分享给同学们的话

答:追求自己想要的,与同学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目标明确、方向清晰是邢延猛师兄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无论在学习科研还是在日常生活,他都秉持一贯的热忱,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在荆棘遍布的科研森林中,若仅随大流茫茫前进便很难发掘真正的乐趣,唯有热爱才能填补科研道路上的沟壑,唯有坚守才能拉近自身与真理彼岸的距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愿我们褪去浮躁,在肆意的青春中书写自己的华章。




作者:邢延猛、王文沛、徐骄阳

编辑:王文沛

审核:王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