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目标
以BNU实验科学锦标赛为平台,将学院工作坊建设、培养方案中科学实践与科研训练环节、学院科研的重点发展方向、学院教师的授课、学生的上课及结课论文撰写的统筹结合,以来自多学科背景的一年级硕士生和博士生为参赛主体,通过参加实验科学锦标赛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激发并培养参赛学术对科研的兴趣,对其进行初步的交叉科学研究训练与引导。
二、项目对象及题目设置
参赛主体:所有2020级硕士生和博士生,4-6人组成一组,鼓励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同学邀请其他专业、其他院校具有互补性背景的同学共同参加;按自己的意向确定指导教师(可以有多个),鼓励进行多个老师多个学生的跨组合作。
题目选定:参赛小组根据成员个人兴趣商量确定选题,也可以与导师商量提出自己的题目。
指导教师:以本院的年轻老师为主体,并欢迎其他老师加入,建立该竞赛的固定导师组。指导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应同学要求指导和帮助完成项目;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确定他们的选题,并进行过程监督,保证每周和同学们有不低于3个小时的指导和讨论;
三、项目进度计划
根据本学期2020级学生的学期课程安排,竞赛开展时间初步设计为2020年10月22日~2022年1月11日。竞赛进度分为项目申请阶段、项目研究阶段和项目成果整理和汇报阶段。
(1)项目申请阶段(2020.10.22-2020.11.10):
该阶段主要开展项目宣传、参赛成员分组、导师的选择及选题确定、申报书提交及申报书的审查。
(2)项目研究阶段(2020.11.11-2020.1.7):
在项目初期开展为期两天的集中讨论,随后由各参赛小组成员自行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参赛成员需保持和指导教师的联系,有任何问题随时与指导教师联系开展交流。
(3)项目汇报交流阶段(2020.1.8-2020.1.11):
各参赛小组基于研究成果,总结凝练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必须以规范的working paper等方式表现,并鼓励投稿学术期刊。在最终的汇报交流环节,参赛学生需要制作PPT向其他人介绍研究成果。鼓励采用英语写作和口头汇报。
指导老师要求参加最终的汇报交流,欢迎其他老师,由学术委员会的王有贵老师负责汇报交流环节的评审老师邀请及研究报告的评审。
详细时间进度安排详见表1。
表1 项目进度计划表
序号 |
事项 |
日期 |
备注 |
1 |
项目申请阶段 |
10月22日-11月10日 |
|
1.1 |
比赛宣传微信群建立 |
10月22日-11月1日 |
|
1.2 |
参赛成员入群及分组 |
10月22日-11月8日 |
|
1.3 |
指导教师及选题确定 |
10月22日-11月8日 |
|
1.4 |
与指导教师讨论 |
10月22日-11月8日 |
期间保证每周参赛成员与指导教师交流不少于3小时 |
1.5 |
计划书提交 |
11月9日前 |
|
1.6 |
计划书审核确定 |
11月10日前 |
审核小组确定由王大辉老师负责,审核小组对分组情况和申报书进行审核。 |
2 |
项目研究阶段 |
11月11日—1月7日 |
|
2.1 |
集中讨论 |
11月14日—1月15日 |
|
2.1 |
各小组各自开展项目研究及工作报告撰写工作 |
11月11日—1月7日 |
|
2.2 |
与指导教师讨论 |
11月11日—1月7日 |
期间保证每周参赛成员与指导教师交流不少于3小时 |
3 |
项目成果整理和汇报交流阶段 |
2021年1月8日-2021年1月11日 |
|
3.1 |
提交撰写规范的研究报告 |
1月8日 |
|
3.2 |
口头报告和最终评审 |
1月9日(周五)(18:00-23:00,科技楼B区608) |
要求指导老师参加,欢迎其他老师参加;评审小组确定及优秀论文评选由王有贵老师负责 |
3.3 |
口头报告和最终评审 |
1月10日(周六)(18:00-23:00,科技楼B区608) |
|
3.4 |
颁奖及推荐至年会的优秀报告确定 |
1月11日(周日)(18:00-20:00,科技楼B区608) |
|
四、项目组织人员及分工
陈晓松:整体负责,统筹并衔接本项目与学院科研重点发展方向建设。
周亚:落实财务经费保障,监控项目实施。
陈清华: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方案制定。
樊瑛:培养方案中科学实践与科研训练环节学分的认定。
王大辉:负责建立审查小组,开展对提交的申报计划书的审查工作。
王有贵:负责建立最终汇报交流环节的评审小组的建立,评选推荐优秀的研究至学术年会报告。
王娟:负责学生通知,确保项目与学院研究会学术部活动(工作坊)协同。
周锡饮:负责项目的具体执行。
张江:负责项目的推广与宣传工作。
五、奖励机制及经费安排
(一)奖励机制
设定一等奖1组,二等奖预期4组(具体按实际立项25%的比例),三等奖6组(具体按实际立项40%的比例)。
成果如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学院的奖学金评定过程中,所有组员的贡献均给予相同认定。
此次竞赛计入必修环节中的实践活动,记2学分。
(二)经费安排
项目开展过程中产生必须运行费用主要来自于学院的工作经费。参赛小组在竞赛过程中产生的必须的数据购买及实验等费用,根据需求实报实销。另需租借会议室开展参赛人员的集中训练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