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进展系列讲座第一期:青年专场

来源: 作者:系统学工 发布时间:2020-11-12 浏览次数:

21 世纪是复杂性的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已经进入到研究复杂性、调控复杂系统的时代,系统科学在未来学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已经获得国际学术界的共同认可,中国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也已明确复杂系统研究作为重大基础科学问题。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作为国内系统科学学科发展的“延安“,一直关注复杂性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关注交叉学科方向的学术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复杂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演化与调控规律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基础与优势,在全国系统科学学科建设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许多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建设工作也处处面临着系统性、复杂性问题,迫切需要提升系统科学学科服务国家建设需求的能力。如何确定优势学科开展交叉研究,凝练核心科学问题,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保证科学研究方向的系统性、前沿性,也给系统科学学科建设带来了挑战。    

在一级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平台“双轮驱动”的学科建设战略下,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为扩大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在各界的影响,普及系统科学知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系统思维,掌握系统分析方法,高素质、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为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叉学科研究积极创造发展机遇。

为提升研究生学术视野,辅助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学院学生工作执委会学术部(简称学术部)于10月中旬牵头举办了“系统科学进展”系列讲座活动。经学院推荐,学术部积极协调,目前讲座已邀请到我院从事系统科学研究的优秀青年教师,他们会结合系统科学学科的前沿课题展开报告,欢迎广大师生参与,期望大家在思想上碰撞出精彩火花!



主讲人介绍 

吴俊,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自然科学高等研究院复杂系统国际科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防科技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荣立三等功一次。担任国内外十余家权威学术期刊审稿人、多个学术会议主席,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复杂网络与复杂系统专委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复杂网络与大数据分析研究,特别是在复杂网络抗毁性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绩,相关成果已经在军事、信息、生物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器装备预研等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SCI论文30余篇。

樊京芳博士,目前担任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副教授,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访问教授。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曾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Shlomo Havlin,PIK的Jürgen Kurths和Hans Joachim Schellnhube教授组分别从事博士后、助理教授工作。美国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统计物理,气候系统,网络理论,地震系统和金融市场预测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Physics,Physics Reports,PNAS, GR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赵博,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09年与2014年分别于吉林大学获得自动化专业学士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同年加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2017年6月出站加入该实验室担任助理研究员。2018年12月加入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任副教授。赵博博士长期从事自适应动态规划、强化学习、机器人控制、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智能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相关科研论文9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多次担任期刊客座编辑、国际会议组委会成员,组织国际会议邀请组。目前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自适应动态规划与强化学习专业委员会秘书,IEEE Senior Member,亚太神经网络联合会会员(APNNS Member),曾任第24届神经信息处理国际会议秘书。

张柯,200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生理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获得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20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2020年起就职于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珠海校区自然高等研究院复杂系统国际科学中心。曾获得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等奖项。关注动物认知与群体行为机制,研究兴趣包括强化学习与抉择行为的神经机制、认知功能的微观神经联结组、动物社会学习神经基础、视觉驱动的集群原理与仿生智能构建等,努力推动生物智能向类脑智能的转化与迁移。 

崔鹏碧,兰州大学物理学学士,毕业后本科直博,于2015年获兰州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15-2019年进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2017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赴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复杂系统研究所(ISC-CNR)进行合作研究。研究方向包括:1、复杂系统上的传播扩散动力学行为研究:利用统计物理理论、非线性物理结合传播动力学方法系统研究清楚了了网络中不同长度回路对于协同传播扩散行为的影响机制,得到了传播动力学领域权威Alex Arenas和Peter Grassberger等人的关注和推荐。2、 复杂系统中的合作协同行为的研究:利用非线性物理理论结合博弈论研究了具有逃避机制的惩罚策略对于系统内合作协同水平的意外提升作用,得到了该领域权威Martin Nowak、Matjaž Perc、Attila Szolnoki等人的关注和引用。承担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  

董雅丽,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讲师,研究兴趣为通过结合行为实验,社会交互、经济行为和气候系统大数据,以及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人类复杂行为系统、气候系统和经济系统,以及三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长期从事行为经济和气候博弈的研究,特别是在促进合作行为的激励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和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等国际期刊上。

史贵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士,2019年获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为复杂系统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成果包括复杂网络上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临界点、k-core分解过程的解析解等等。同时也研究包括科学引文网络、国家间商品进出口网络、二部图匹配等网络模型在社会、经济等问题的应用。  

吴蕊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士,2019年获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从事一年博士后工作。研究方向为复杂网络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成果包括k-core分解过程的解析解、健康度-复杂度算法的解析解、复杂网络动力学系统的临界点分析等。



Baidu
sogou